一、中心发展历程
温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学校成立之初建立的医学物理实验室,经过20多年发展,1983年建立中心实验室,1995年建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2003年,因专业建设需要基于以上相关科室筹建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2008年新增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增建了相应的专业实验室,并成立生物医学工程实验中心,2015年,顺利通过浙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2018年新增滨海校区实验室。
经学校多年持续投入、优化、整合实验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实验室的局面,形成了相互配套、资源共享、层次清晰、结构优化、功能多样的现代化实验室体系。
近年来,中心先后接待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等兄弟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同仁来访,同时先后前往天津医科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参观学习调研,取长补短。在国内举办的实验教学研讨会上,中心的体制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多次得到与会同行的好评。
中心每年定期组织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小学等小学生前来体验学习,向小学生传播普及医疗器械等知识。
二、中心教学基本情况
中心确立“以生为本,医工融合,注重实践,促进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以“培养生物医学工程特色专业人才”为目标,构建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教育平台、毕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实施基于“基础型—设计型—综合提高型—研究创新型”的“四平台四层次” 实验教学体系。
多年来,中心依托国家一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点、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优势为土壤,以浙江省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中心等丰富的实践平台为载体,实验教学效果突出,近几年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近几年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生课题
近几年获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省新苗)项目
近几年本科生一作发表的SCI、EI论文
近几年本科生获批专利
中心承担全校《医学物理实验》及生工、信管、影像等34个专业26门实验课程数,每年实验学生数约3000余人、年实验人时数10余万;每年定期面向全校开放实验选课、开展学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举办学科竞赛,期间相关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通过课内实验项目、开放实验项目、毕业设计及学科竞赛的锻炼,学生切实提升了实操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教学管理架构与制度等特色做法
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由中心主任负责教育教学资源统筹调配,其人、财、物、实验内容、实验室统一管理。设置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中心人员的岗位职责,充分调动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保障了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中心设置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每年定期对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开出率、实验报告进行抽查,了解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确保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和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中心还建立了网络教学信息平台,以更好的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化。
四、师资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
以“以生为本,医工融合,注重实践,促进创新”为理念,整合校本部、附属医院、医疗器械行业头部企业、国科温州研究院等教育、医疗、产业和科研优势资源,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组建包括临床医师、医院工程师、医疗器械行业产业导师的师资团队全面深度参与实验教学。积极开展实验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大力推进一流实验课程建设。近几年入选省级一流实验课程5门,校级6门。主编(副主编)国家级教材3本;入选省级四新重点建设教材2本,省级新形态教材1本,省级规划教材1本;立项省级教改项目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
近几年入选省级一流、校级实验课程
近几年出版教材
近几年立项实验教学改革项目
中心现有实验教师25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 4人,占16%;具有副高职称11人,占44%;具有博士学位20人,占80%;具有海外经历 11人,占44%;45周岁以下教师22人,占88%。多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温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项目。
中心注重教学团队能力的提升,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构建成长型师资梯队,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对青年实验教师进行在职培养,组织实验教师到公司、企业、研究所等单位学习和交流,聘请各类专家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建设与发展提供指导,提高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创新性;通过在职培养、国内进修、短期培训、攻读博士学位、选派到国外进行深造、参与各类科研课题及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参与各类实验教学能力比赛等多种方式提升实验教学团队的能力。
五、教学硬件设施保障
中心现有教学实验室28间,分茶山校区和滨海校区两部分,使用面积合计2946平米,仪器设备总数2194件,总资产约1600万元。
实验室设计、实施、环境以人为本,安全环保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各实验室宽敞明亮、布局科学合理,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程度较高,均配备了灭火器、视频监控探头、门禁锁等安全应急和防盗等设施。
智能门锁管理系统 楼层及实验室内部实时监控系统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每年定期举办实验室安全知识、用电安全规范及消防安全操作技能等安全教育培训,并组织学生和相关教师学习和考试。
消防安全培训
六、教学育人特色举措和成效
中心面向国家战略、地方经济建设、生物医学工程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完善实验课程体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构建满足支撑人才培养的实验平台体系。
中心与校外40余家三甲医院及医疗仪器行业龙头企业(如飞利浦,罗氏、德尔格、迈瑞、联影、海尔施等)开展深入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建立稳定的实习点,基本覆盖浙江省内的主要城市、与国科温研院合作建设生物医学工程省级校外实践教育中心、与杭州耶利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科教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宁波海壹智造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开展校外实习实训,校内开放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科研机会,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明显成效。
海尔施校内宣讲
飞利浦培训
三甲医院见习
罗氏实习
近五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考研上线率稳定在40%以上,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专业知识等方面给予较高评价,在省属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