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发展历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台州临海,是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989年成为温州医学院教学医院,2001年成为温州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是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首家医疗机构荣获“全国质量奖”,获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首届浙江省“十佳医院”等荣誉。近五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综合均是A+。
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省级重点(培育)专科8个、市级重点(培育)专科11个。配备世界一流的高精尖医疗设备、建有多个医研企合作创新平台,包括精准医疗健康诊疗中心、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医工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BE/I期药物临床试验中心、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形成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研究的良性互动,并实现产学研医的同频共振、资源共享。2024年5月成为浙江省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
二、基地教学基本情况
基地以本科教学为主,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毕业后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几年每年承担温州医科大学约210名本科生临床见实习的教学任务,其中各专业实习生约120名,涵盖临床医学(含全科方向)、儿科学、眼视光学、眼视光技术、麻醉学、医学影像、放射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学、检验技术、临床药学 、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临床见习学生三个班级约共90名,包括临床医学、放射医学、护理学三个专业。基地始终严格按照温州医科大学的教学标准及教学大纲要求,高质量完成本科见习、实习及理论教学任务,与学校保持五统一(统一人才培养方案、统一教学大纲、统一集体备课、统一考试考核、统一教学质量监控)。
三、教学管理架构与制度
基地建立了分级教学管理架构,由党委书记—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学部—教研室—临床教学科室组成的五级管理架构,主管教学院长负责领导医院的临床教学管理工作,并成立教学领导小组,全面统筹临床教学工作;院级教学督导小组,全面督导教学工作,保障教学质量。教学部承担协助制定临床教学管理方案、标准和评价检查办法的责任,并具体组织实施和评估,成立内、外、妇、儿等17个教研室,具体负责各教研室的教学计划制定、实施及管理。各临床科室在所属教研室的领导下,负责临床具体教学工作,确保临床教学工作顺利实施。
为确保本科教学质量,制定并严格执行以下核心教学制度:如教学督导制度、集体备课与试讲制度、师资管理制度、教学岗制度、教学积分制度等教学管理制度,保障了本科教学的规范化、同质化,有效提升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四、师资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
持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严格的师资准入制度,建立“理论考核+授课试讲+技能操作”三位一体的资格认证体系;构建“院级-校级-省级“三级培训体系,通过分阶段、全覆盖、个性化的师资培养模式,进行分层次、递进式师资能力培养,开展教学督导师资培训、教学评估培训、教学查房、小讲课等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师资循证医学培训、医学模拟技能培训等;与温医大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师资培训覆盖率100%;推行教学岗制度,选拔临床经验丰富、有教学能力的医师脱产专职从事教学工作,制定《教学积分》及《临床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办法》,将教学业绩纳入职称晋升必要条件。
重视基地教学组织建设,完善教研室组织架构,实行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建立“教研室-课程组-教学团队”三级管理体系,常规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常规活动。
注重教学改革与研究,开展PBL、CBL等教学方法改革;推进“智能医学”教学改革,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借助各种平台举办教学学术活动,如承办温州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工作会议、公开示范课等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学交流,促进教师发展。
五、教学硬件设施保障
基地拥有智慧型教室,各个科室配备示教室及全套教学设施,配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智慧型教室、健身房等丰富的文体活动场所。先后建成5500余平米的医学模拟中心,设有20余个OSCE考站满足培训需求,包括腔镜技能训练室、模拟门诊、模拟病房、内科技能训练室、外科技能训练室、综合模拟训练室、急救技能训练室、临床思维训练室、模拟手术室及ICU等,拥有临床思维模拟训练系统、心肺腹听触诊模拟系统、高仿真综合模拟训练系统。同时,构建教学统一管理平台,下设实习生/见习生管理系统、实训中心管理系统、在线学习系统,可实现轮转、考勤、入科教育、出科考核、教学活动、测评、督导等学生/师资/科室等教学一站式管理,开设教学公众号,进行教学宣传,发挥榜样力量,激励师资及学生奋发向上,营造院内良好教学氛围。
六、教学质量督导机制
基地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督导工作,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了覆盖教学全过程的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制定了《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明确督导职责、评价标准及整改流程,确保教学质量监控规范化、常态化。采取多元化督导措施:常态化开展督导听课、定期组织教学专项检查、落实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双向反馈机制,形成“评价-反馈-改进-跟踪”闭环。学生评教满意度95%以上,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七、育人特色与创新举措
(一)育人特色
1.重视思政教育,将立德树人融入医学生培养全过程,引导、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入科教育、课程思政、人文教育、服务临床等活动,全方位融合思政教育。
2.坚持开展特色教学,实施分阶段组织临床实习生多样化系列竞赛,包括理论基础知识、临床技能操作、病历书写、影像读片、病例报告等竞赛,以赛促学。
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施多元化教学活动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开展晨报、文献分享,多学科诊疗(MDT)教学、教学门诊、医学情境模拟教学等多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
对实习生、见习生分层开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
(二)创新举措
1.率先设置专职教学岗,确保教学质量;
2.创新性推行教学积分制度及评价指标体系,将教学成果与评优、考核、职称晋升“三挂钩”,并配套绩效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3.设立“恩泽奖学金”制度,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八、育人成效
基地坚持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通过创新教学改革和激励机制,取得一定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表现突出:在浙江省及温州医科大学医学技术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培养的学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持续领先,总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升学就业方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认可,部分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院校深造。
(二)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近三年获批校级以上教改课题28项,发表教学论文32篇;教师团队屡获殊荣,基地获温医大附属医院“教学贡献奖”“改革创新奖”及“研究生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在学校接受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台州医院连续二次作为温州医科大学非直管附属医院参加迎检,均受到认证专家的高度好评;并荣膺2022年度“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最受大学生欢迎医院)”,彰显了在医学教育领域的综合实力与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