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知应会
应知应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应知应会 >> 正文
  • 审核评估·学科竞赛基地说创新实践教育——“核+X”竞赛基地
  • 作者:  编辑:李思怡  来源:   浏览:; 时间:2025年06月06日 17:20
  • 一、基地概况

    温州医科大学“核+X”竞赛是响应全国大学生创意大赛而设的课外学术活动,旨在提升学生核科学素养、培养跨学科创新人才、推动核科学知识普及。参赛团队围绕核科技在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创作作品,形式多样,注重科学性、创新性和科普价值。其特色是跨学科融合,鼓励不同专业学生组队,促进学科交叉创新,且内容紧扣国家战略需求。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传播核安全文化与科学知识的重要课外学术品牌活动,为核科学教育和知识普及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举措

    (一)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

    ——构建高效管理与制度保障体系

    温州医科大学大学生核+X竞赛基地的管理架构由组织领导、专家委员会和指导教师团队三部分组成,确保竞赛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高效有序。基地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竞赛管理办法、培训管理制度和资源保障制度,确保实践场地、设备和经费的合理使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竞赛环境。

    (二)竞赛实施与培训指导

    ——打造高水平赛事平台与多维度培训指导

    温州医科大学大学生核+X竞赛基地致力于打造高水平、广覆盖的赛事平台,每年举办一期校级核+X竞赛,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级、国家级相关赛事。基地为学生提供系统化、多维度的培训指导,具体包括开设放射医学与核技术相关课程、相关知识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期组织模拟竞赛和团队协作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成果展示与经验分享

    ——搭建成果展示与经验共享平台

    温州医科大学核+X竞赛基地自2021年建立以来,学生团队在国家级、校级等不同级别的竞赛中屡获佳绩,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基地通过温州医科大学学科竞赛网、教务处官微等平台进行宣传与展示,推送往届获奖选手参赛经验和体验等系列分享,为学生提供优秀、典型、真实的赛事案例参考同时也提升了基地知名度

    (四)社会影响与科普宣传

    ——推动核科学知识普及与社会服务

    温州医科大学核+X竞赛基地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将核科学与技术融入多学科领域,推动核技术在公共卫生、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等社会关键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基地通过与核电站和核工业所的专家交流,深入了解核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现状与挑战,并形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同时,基地教师定期带领学生前往多所中小学进行核科普宣传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满满,消除了学生们对辐射的担忧。

    三、成果展示

    (一)近五年获奖统计

    自2021年来,温州医科大学大学生课外“核+X”竞赛基地不断优化培训方案,助力学生在各级别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近年来,基地的学生团队在各类竞赛中共获得奖项42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2项,校级奖项20项。这些奖项涵盖了放射医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多个专业领域,体现了基地在培养学生跨学科创新能力方面的显著成效,学生的获奖数额稳步提升,竞赛基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随之增强

    3C16

    40E1


    (二)标志性成果

    我校核+X竞赛基地创建以来,鼓励跨专业合作组队参赛,竞赛参赛团队数量逐年增加,涵盖医学、工学等多个学科背景。选送作品参加全国竞赛屡获佳绩,在2023年高校学生课外“核+X” 创意大赛中,蒋宜含、倪易赛等同学带领的队伍拿下国赛二等奖的佳绩,2024年高校学生课外“核+X” 创意大赛中,陈昱彤、黄镜澄等同学获得国家级优秀奖,2024年“核你一起”核能科普知识技能竞赛中,杜怡然同学团队获省级三等奖,相关获奖成果在学习强国、搜狐新闻、百家号、今日头条等网络媒体进行报道,提升了学校在核科学领域的知名度。

    未来,基地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跨学科合作,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基地将进一步推动竞赛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核技术在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三)竞赛促教促学成效

    基地拥有一支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他们在辐射防护、核医学、放射医学等领域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基地以竞赛项目为依托,构建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开设相关实验课程、实践项目和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完整实践路径极大提升了教学成效2020级放射医学朱晓磊同学参与“二氧化锰纳米片辅助的生物质碳量子点-Amplex Red比率型荧光体系”项目,作为主要作者之一,朱晓磊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Food Chemistry》上发表了题为“Manganese dioxide nanosheet-modulated ratiometric fluoroprobe based on carbon quantum dots from okra for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dichlorvos detection in foods”的研究论文,展示了基地学生在科研创新方面的高水平成果。

    (四)基地风采照片




    四、创新举措

    (一)校企合作与产学研融合

    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与多家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例如,与苍南三澳核电站、四川绵阳核工业所等单位合作开展竞赛项目,将企业实际需求与学生创新实践相结合。

    )个性化培养方案

    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和兴趣方向的学生,基地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通过“导师制”培养模式,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竞赛项目和科研实践。例如,针对核技术与公共卫生交叉领域的学生,配备公共卫生和核技术双背景导师,指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研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科交叉与创新实践

    基地以核技术为核心,推动核技术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独特的学科竞赛特色。通过跨学科竞赛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创新能力,推动了核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版权所有 温州医科大学
备案编号:浙ICP备12004924号-4
联系电话:0577-868****
麦拓信息技术